行业洞察
新闻资讯行业洞察
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行业洞察

校长访谈|不是“互联网+教育”,而是“教育+互联网”——访四川省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张永鸿校长

前言

四川省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具有40年的办学历史,是泸县教体局直属公办学校、泸县职教中心,也是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学校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办学实力的重要战略,赋予信息技术灵动的教学生命,在探索实践中持续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让每位学生在最适合的教育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作为全国中职诊改27所试点学校之一,学校的信息化平台支撑日常教学与管理,帮助学校对各种数据、预警与监控进行分析,配合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成效显著。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教育信息化给泸县建校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在实施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在信息化教学、育人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探讨、借鉴?近期,微信公众号“职业院校管理研究”有幸采访了泸县建校张永鸿校长,让我们一起与名校长面对面,倾听前沿的教育理念,探讨教育的无限可能。

人物简介

泸县建校校长 张永鸿

张永鸿,现任泸县建校*委*、校长,高级教师、专业技师、泸州市知名校长;泸州市人大代表;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职委常委;四川省建设人才开发促进会常任理事。

曾获“泸县首届优秀青年教师”、泸县“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泸县“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员”、“双拥工作先进个人”、“泸州市骨干教师”、“泸州市优秀教师”、“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职业高中建筑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研究》、《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等多个科研课题获省市奖项;主编《建筑机械与电工》、《普车工艺基础与技能训练》以及参编《建筑识图与构造》等多门教材。《深耕建筑,服务地主产业发展》等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多次在国家级、省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学校及本人多次被*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杂志等媒体宣传报道。

访谈内容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尊敬的张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请您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谈谈教育信息化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起着哪些作用?

张永鸿:我一直坚信未来是信息化时代,教育作为时代发展的前驱动力,信息化更需先行。对学校而言,日常的中心工作是管理和教学。

在管理方面,使用信息化具有实时、真实的特点;能轻松解决学校信息化孤立问题,减少混乱和重复;降低劳动指数,提升人员脑力价值;学校业务流程将得到有效规范;创建虚拟智慧空间,实现跨地域管理;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

在教学方面,日常教学中信息资源丰富;有利于环境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发展。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学校在探索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是否遇到了一些“痛点”,请您谈谈具体的“痛点”表现在哪?

张永鸿:首先,信息化推行有难度。学生教师已经有一套惯性思维,没有内在需求,缺乏应用的场景和驱动力。

其次,理想化的智慧校园系统应是在一个统一信息平台上搭建各种业务系统,并实现跨平台、跨终端的整合集成以及用户的个性化。但是,学校之前采用的各业务系统分别由不同厂商提供,由于平台不同、数据库不同、设计语言不同,造成数据孤岛,工作重复。

职业学校不同于普教的标准化、统一化。学校、专业、地区的差异都将直接影响到各种信息化设施或系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容易死啃评价指标,为应用而应用。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为了解决这些“痛点”,请您谈谈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张永鸿:针对推行的问题,我觉得需要更多思考为什么师生不愿用、不想用,要用应用驱动教育信息化车轮前进。通过培训、活动、比赛等方式提升师生的信息化水平。

想要实现在统一平台之上搭建所有业务应用系统、单点登陆,就需要大量的数据交换、系统对接。目前,我们正朝这个方向做探索。

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应该立足校情,致力于用信息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建立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健全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努力,学校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永鸿:硬件是基础,近几年,我校信息化建设硬件设备投入200余万,学校实现全网覆盖,投入教学的电脑设备500余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智慧教室19间,录播教室2间,信息化看板40余个。

软件是重点,软件投入超过300万,通过与依能的校企合作,学校系统由之前一个科室使用一个独立的系统,到目前日常管理平台降为3个,用于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以及教师管理学生。通用教学平台5个,用于日常教学、练习和测试等。

依托依能智慧校园平台,学校开展日常管理和教学的核心业务。流程大多可在线上完成,比如请假、调课、听课等。日常教学情况实现实时监控、预警,自动生成报表。师生评价有迹可循,制度更加完善。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停课不停学”期间,学校是如何开展在线教学和学校日常管理的?

张永鸿:疫情期间,通过“YN智慧校园平台”APP,学校在线上进行了3次全校教职工视频会议,全校师生每日安全日志填报是在线上完成。全校班主任组织了多次在线班会,组织在线家长会,推送抗疫宣传资料,布置每日任务等。科任教师通过钉钉在线直播互动教学,布置作业等。所有工作,每日一汇总,每日一小结,有序实现“听课不停学”。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在探索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实践中,您有哪些经验分享?

张永鸿:校长分管信息化,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要求落实专用管理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校长做到“四带头”,带头学习信息化技术知识、参与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带头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推广使用信息技术;带头参加信息技术科研工作,包括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教师教研活动等;带头深入研究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协调解决一线教职工在信息化应用的实际困难,努力破解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难题。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使教育方式发生了变革,您认为这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张永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教学将成为教学新常态,教师应重新建构教学能力,积极尝试与探索,创新在线教育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开展网络授课便是线上教学基本功。传统的管理及教学模式将无法适应多种教学场景,教师和学生已经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将有哪些新的思考与展望?

张永鸿: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必须要进入“高频应用时代”,海量用户参与到使用与反馈,从“技术”回归到“教育”本身,这对教育与技术的融合是有相当挑战的。我个人一直认为,在教育信息化行业,我们不能提“互联网+教育”,而应该是“教育+互联网”,因为核心的还是教育,互联网只是工具,互联网也不可能颠覆教育本身,互联网是对教育的一个有益的补充,互联网教育也是很好的一种教育模式。疫情期间,各种教育工具翻车现象层出不穷,也表明了今天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远远没到普及应用和深入的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链接链接